发布时间:2024-11-22 人气:1 作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这六项原则深刻凝练了习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精髓,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所积累宝贵经验的系统性、科学性总结。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务必深入领会并精准把握这六项重大原则,切实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动力。
中国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就深刻阐述了强化对全面深化改革组织领导工作的重大课题,并从“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注重统筹协调,凝聚改革共识,落实领导责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专门研究改革开放问题,党的领导必然的联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实基石与根本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对各项改革任务进行了系统性规划与部署,明确了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战略要点、优先次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策略及详尽的时间表与路线图,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动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决定》专门用一个部分来部署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改革已确定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很难来想象的惊涛骇浪。在更高起点上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才能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习强调:“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这就决定了改革必须从始至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回望过去,在改革开放历程中,每一次在认识与实践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与深化,以及改革开放各领域的经验积累与创造,都深深植根于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与深邃智慧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已累计召开了超过70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超过2000个改革方案。这一系列举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持续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转化为具体现实。
无论是在何种领域推动改革,也无论改革进展至何种阶段,我们党始终将人民的立场、人民的意愿、人民的情感和人民的认可作为评判所有工作成效与否的根本标尺,提出并回答了一系列问题。第一,为了谁改?我们明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我们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第二,依靠谁改?我们提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第三,怎么去改?我们落实“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第四,谁来评判?我们认定“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能够准确的看出,在中国这样一个14亿多人口的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只有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才能使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推进过程。《决定》提出的重要思想观点、重大战略部署、重大改革举措,集中体现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深刻体现了坚持守正创新这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内在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过程。当前,我们国家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改革是根据真实的情况变化来不断作出抉择的连续过程。随着发展阶段的更迭,这种决策的正确性往往面临严峻考验:昔日改革中行之有效的策略与思路,在新一轮改革浪潮中或已不再契合;而昔日未予采纳的策略与思维,在新环境下则可能显现出实施的适宜性。
因此,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既要求我们在重大问题上保持高度的清醒与敏锐,也要求我们提高灵活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挑战与新困境的能力。在这种情形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要保持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既要避免重蹈封闭僵化的覆辙,还要防范改旗易帜的歧途,坚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不放松。要从始至终保持改革的锐气和决心,以问题为导向,精准聚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及党的建设等关键领域的明显问题,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对于应当且能够改革的领域,务必坚决推进,改出实效,不绕弯子、不畏艰难、不避重就轻。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始终焕发勃勃生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明确强调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性,并立足于制度层面,全面规划了深化改革的任务,提出了超过300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均聚焦于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层面。其中,部分举措旨在加强完善和提升既有的改革成果,而另一部分则是根据实践需求和试点经验,新提出的创新性改革措施。从具体过程看,影响改革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制度建设的质量无疑高居首位。
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合理更公正;坚定制度自信,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制度更能得到人民的认同与支持。突出制度建设主线,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二者相辅相成,在历史过程中相统一。因此,在进一步深化全面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紧密围绕制度建设这一核心主线,致力于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从而筑牢根本制度的基础,完善基本制度的框架,并积极地推进重要制度的创新。具体而言,对于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制度、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等根本制度,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巩固;对于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基本制度,则需与时俱进地完善和发展;对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重要制度,要加大创新力度。
法者,治之端也。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决定》明确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强调“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无论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还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依法治国既是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已步入深水区与攻坚期,国内外环境正经历着广泛且深远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我们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与难题,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及不可持续性问题依然显著,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违法不究以及法治领域内的腐败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对社会的公平正义构成了威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只有继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沿着法治轨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原则的战略价值,精准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在制定改革方案和措施时,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法律依据,若需制定新法,则应及时提出立法需求与建议,加速有关规定法律的制定,特别是针对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及涉外领域,立法工作应加快步伐。若实践条件尚不成熟,但改革需先行先试,则应依法取得授权。针对现有法律与改革要求不符的情况,应及时推动法律的修订或废止,避免过时法律条款成为改革进程的阻碍。切实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以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成效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习指出:“改革要更看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总目标引领下统筹部署、分领域推进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六个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七个聚焦”,增加了安全领域,对各领域目标要求也与时俱进作了丰富和完善。这些目标要求都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七个聚焦”既抓住根本、突出重点,又坚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将改革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对改革进行整体谋划、系统布局。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处于深度交融之中,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层次地融合,各类社会矛盾亦呈现深度交织态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联度高、协同性强,许多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既不能单打独斗、单兵突进,也不能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一定要精通并善于运用系统思维与系统方法,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有机统一。在复杂多变的改革大局中,准确捕捉并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及其关键方面,系统谋划、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同时,要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衔接、相得益彰,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在实际成效上互为支撑、共同提升,从而慢慢地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新的起点,新的部署,新的出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六个坚持”重大原则集中体现了习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充足表现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决定》各项改革举措上来,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好“六个坚持”重大原则,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相关产品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