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02 人气:1 作者:
4月24日晌午,在菏(泽)兰(考)高铁兰考特大桥跨四明河段,中铁七局五公司菏兰铁路项目一分部项目经理李应龙正与作业人员一起进行安全巡视,检查螺栓、连接线是否松动,清理轨道及轨旁杂物……“要确保检测车辆安全通行,把好全线通车最后一道关。”他说。
菏兰高铁是日兰高铁的组成部分,连接中西部地区与沿海省份,对增强国家高速铁路网运输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这段线路的主要结构全部为桥梁,这对李应龙团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预应力’就像是桥梁的筋骨,通过施加预应力可以大幅度提高桥梁承载能力。”李应龙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要求精细,比如预留孔道位置与施工设计图偏差必须控制在4毫米以内。李应龙带领团队采取预应力管道精确定位成套等技术,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施工效率。
李应龙今年36岁,老家在湖北,大学时期在兰州学习交通工程专业。求学时,为了能买到往返兰州与湖北的火车票,他有时天不亮就要去排队,曾经还整夜站在人挤人的绿皮车车厢里。这段经历让他暗下决心:用专业所学缩短“时间距离”。
他做到了。本科毕业后,李应龙加入中铁七局。14年来,他见证并参与了郑徐高铁、郑万高铁、太焦高铁等一系列项目,在河南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高铁版图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其间几多艰辛。李应龙记得,2013年,郑徐高铁建设提速,工人们24小时不间断施工,在深冬凌晨两三点,他和一线工人一起调整混凝土标高控制设备,测量放线年,太焦高铁建设正处在关键期,他在女儿出生3天后便回到了工地……
付出带来的回报,是一项项关键实施工程技术的突破。郑徐高铁采用的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砟轨道结构,轨道基础标高误差不允许超过2毫米。面对新技术方面的要求,李应龙团队不断对工艺工装、技术参数做调整,经过近3个月连续攻关,最终顺利通过线下实验评审,为轨道工程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每个搞基本的建设的人,最亏欠的就是家人。”李应龙说,14年间,他与家人聚少离多,和父母、妻儿“三城生活”。孩子小时候不理解,总是埋怨父亲的缺席,长大后,“埋怨”变成了“骄傲”:“这段高铁,是我爸爸修的!”而受益于四通八达的高铁网,李应龙和家的距离也从“通宵达旦”变成了“半日达”。
高铁拉近了家的距离,更拓展着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指出,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的策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出力,助力强化中部地区大通道格局,是高铁青年应有的担当。”李应龙说。
相关产品
其他文章